和田玉籽料的水草沁
和田玉籽料網上好多關于鑒別和田玉籽料的文章里都會提到一個方法,那就是看水草沁。這種方法其實只能是參考,說明這個玉石可能在水里呆過或者有水流過,并不能證明它一定就是籽料。先來說說什么是水草沁,水草沁是和田玉籽料特征之一,又稱蜈蚣腿,錳結晶。籽料的水草沁水草紋必須是裂隙最深處,根部。當然,買料的時候,裂有沒有影響,深淺的程度,也可以側面用這個推論。帶水草的岫玉有水草紋的,像瑪瑙、岫玉等也有,我們平時看到的黃龍玉里面的水草花,那個就是典型的水草紋。水草沁只能證明,外界的一些元素曾經順著原石的肉眼看不到的空洞鉆了進去,長時間變化沁染,形成了水草紋性質的花紋。猴毛和翳糖與水草沁很像的還有猴毛和翳糖。這個是青海料的猴毛,也是原生的雜質猴毛是山料中常見的一種雜質(多現于青海料中),一般呈紅色或者褐色的毛絨狀,呈輻射形,依形取義稱之為“猴毛”,猴毛是密集的片狀的。很多新手無法區別籽料水草紋和山料中猴毛的區別,籽料的水草紋應是水中的礦物質沿著籽料表面的微小裂縫沁入,然后慢慢散開,所以形成枝狀水草紋,如上圖。
山料翳糖翳糖常見于各種山料,如俄料,且末料,羅甸料等等。多存在于糖肉交界處以及料子漿白處,長在肉里,呈平面生長,黑色且完整短粗。有點蘚苔的感覺。青海料鐲子翳糖料很多都有像水草紋的,兩者區別在于,籽料的水草紋是由外向里侵入,分布多沿著裂隙附著。有老紋裂的地方容易出現水草紋。而翳糖大多均勻地分布在玉礦中,即有表面,也有完全封在肉內的,比較多,而且相對均勻。但如果能把翳糖料磨到水草紋都在表面,那就會很像籽料了。翳糖實際是糖色 但是因為色不夠均勻 所以就是一片一片的那種感覺。
和田玉會吸毛嗎
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經千萬年沖刷磨礪,自然受沁,它會在質地軟松的地方沁入顏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這種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顏色浸入玉內有層次感,過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覺是一致的。皮上的顏色應是由深入淺,裂隙上的顏色應是由淺到深。其實好玉是不長皮的,即便有,也是星星點點,或在細小的裂子里。死皮。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愛玉者喜愛各種皮色的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絕密的,但據說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綿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設法滲透。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環境下受沁的金屬鹽同樣的東西,大多是棗紅皮。這種皮浮于表面,顏色太鮮艷,無過渡的自然層次感,且干澀,不滋潤。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質疏松的地方,叫死皮。這種皮色用開水一燙就容易掉色變淡。
滾料。市場上多見冒充籽料的滾料。滾料是把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羅斯料、岫玉料的下腳料小塊,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造假者甚至把大塊山料開成小料磨光。汗毛孔。汗毛孔在這里是一個代用詞。有無汗毛孔,是鑒別真假籽料的真招。真正的籽料,無論多么細膩,它的表面,會有無數細細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膚上的汗毛孔。這種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表面現象,絕不是人工可以偽造出來的,在十倍放大鏡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來鑒別真假籽料非常有效。因為滾料上面有滾磨過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沒有自然狀態下的“汗毛孔”。
七好銀飾的和田玉
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巖,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化學式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 [19]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和田玉是按產地來劃分還是按礦物成分來劃分存在很大爭議,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準發布了國家標準GSB 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正式確定——“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不論產地,一律按其礦物成分來界定。”
和田玉籽料毛孔磨掉
剛入這行知道點皮毛的時候總喜歡找人探討交流,沒有見過的東西還總喜歡一棍子打死,新手多看看聊,對比,很有必要,后來發現,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學生。不夸張的說有的國家級鑒定老師也坦言,很多稀奇古怪的鑒定需要慎重又慎重,生怕一不小心被大自然愚弄了,不敢輕易亂下結論。要沒經驗的話,你只要隨便在那個河灘上隨便揀幾塊有一定磨光度的卵石,你仔細看看,比比就知道什么是籽玉的毛孔了尋找“細微毛孔”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無論多么細膩,它的表面都會有無數細密的小孔,很像人皮膚上的“細微毛孔”。籽料的這一特征用10倍左右的放大鏡能清楚地看到。而人工滾磨的籽料盡管與真籽料的形制極其相似,但表面相當光滑、亮麗且有一道道擦痕,更沒有“細微毛孔”。用尋找“細微毛孔”法來鑒別真假籽料最有效。今天這兩塊料子非常典型有色彩不一的清晰毛孔,大家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