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和田玉價格的幾個標準
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是民族的瑰寶,“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它象一顆明珠,在歷史文化中石能發出燦爛的光輝。判斷和田玉價格的要素?
和田玉的質地:
料子的質地要好,和田玉玉質好,潔白無瑕,且塊度很大,像這種料子還是很稀缺的。物以稀為貴,所以就決定了它的價格不會低。和田玉品質的高下,說到底其實就是細白油糯性的一個綜合度如何。意思即不是越白越好,但要是一塊又糯又細的料子白度是越高越好。
細,更多的是形容一種觸覺體驗,是由于質地較純正的玉石放在手中時給人那種爽滑,柔嫩的感覺,質地越純正,玉石也就越細膩。除了籽料,其實許多山料或者籽料中的特殊品種料細度非常好。
和田玉顏色:
和田玉歷來有,“一紅二黃三羊脂”的說法,和田玉顏色豐富,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其中以白玉之美為首。
和田玉的顏色,要求色度純正。也就是說盡量不能帶有其他的色調,尤其是不能帶偏灰、偏土、偏暗的色調。同一塊玉料上顏色要均勻,盡量不要有其他的雜色。如果雜色太多或出現偏色,價值也不會太高。
顏色要均勻,顏色越均勻則品質也越好。和田玉顏色還要有一定的鮮艷度,主要指色的明度,玉越明亮鮮艷度也就越高,玉質也越好。
雕刻的工藝:
如果是雕件的話,工好是決定作品價值的重要因素。好料配好工,才能成就優秀的作品。同樣一塊玉料,大師工自然要比普通玉雕師的工貴出很多。這也是名家的作品要比一般玉雕師貴很多的原因,僅僅工費就不在一個級別上。很多時候,大師、名家的名字就是很好的品牌價值,能極大地提升玉雕作品的溢價能力。
和田玉的題材:
玉雕作品的題材,決定了它的市場受眾群體和市場認可度,在中國的玉石市場上,越是傳統的題材,受眾范圍越大,比如觀音、彌勒、貔貅等,這些象征著吉祥的題材,是消費者最喜聞樂見的。但如果換成別的題材,比如蠟筆小新、海綿寶寶等,能接受的人群就大打折扣了。
和田玉原籽的價格判斷:
首先,根據原籽的大小來判斷。10克以下和田玉原籽的利用率最小。這樣的料子,一般只能做個手鏈、頸鏈、手機掛墜等小物件,價值也就隨之降低。反之,和田玉籽料越大,能應用和利用的空間就越大,其使用價值和本身的收藏價值也就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和田玉也不是越大越好,用大小來衡量價值是有一定的數值標準的。當和田玉籽料大過500克~1000克以上的時候,雖然使用價值還是在不斷增大,但單位價格反而要下降了。這是因為:
1.和田籽玉是比較適合雕刻小玉雕作品的,小作品同樣可以體現大題材。而大型玉雕作品利用和田玉籽料作為原料的情況就相對少一些。
2.按用途和田玉的重量分為三個檔:第一檔是200克以下籽料,可以做佩帶用玉。第二檔是200~500克之間籽料,可以放在手掌或放置在案頭進行把玩。第三檔是大于1000克以上的玉件,就不適合把玩了,所以在功能上比較欠缺。
3.從消費能力講:玉料太大,價格就會更貴,有購買能力的人就相對較少,商家也就不愿意冒然買進,間接就壓制了大料的價格。
其次原籽外型對價格的影響,一般說來牌子形狀的和田玉原籽最貴。水滴形狀的次之,然后是圓柱形,最差的是圓疙瘩形狀。